乘整合融合東風 升供應保障能力——本鋼礦業重組3年發展紀實
日前,本鋼礦業公司重新組建滿3年。乘著鞍本重組整合融合的東風,3年來,本鋼礦業公司以更高站位、更強舉措謀劃發展、攻堅克難、銳意進取,堅定推進鞍鋼集團鋼鐵、礦業“雙核”戰略,為全力打造鞍鋼集團礦產資源基地提供有力支撐。
3年來,本鋼礦業公司鐵精礦產量逐年遞增——2021年為819萬噸、2022年為919萬噸、2023年為949萬噸,2024年將沖刺970萬噸目標;改革創新成效顯著,機構設置更加精簡,管理效能持續提升,考核激勵精準精細,實物勞動生產率提升到543噸/人;綠色可持續發展步調清晰,完成南芬露天礦國家AAA級景區花園式工廠建設,礦山復墾綠化面積達476.51公頃,區域碳匯能力進一步提升;后備礦山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,花嶺溝鐵礦、徐家鐵礦等礦山陸續開工建設;自動化升級、集控類及無人值守類等項目建設快速推進,共有46個智慧礦山類項目上線運行;設備運行穩定,磨機作業率達到95%以上,建設完成南芬選礦廠精礦粉管道輸送工程、賈家堡礦三段磨選改造工程等,助力礦山長遠發展。
深化變革 筑牢發展根基
作為推進鞍鋼集團“雙核”戰略的重要企業,本鋼礦業公司積極發揮“硬核擔當”作用,深挖資源潛力,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優化生產組織,保產穩產。為深入挖掘礦山資源潛力,該公司持續推行“南礦北調”,合理規劃礦山資源布局;充分利用北臺鐵礦閑置設備,調運南芬露天礦北山礦石,并組織賈家堡鐵礦通過回收掛幫礦和利用南芬露天礦土場回收礦石,實現資源科學配置、設備平衡運轉、成本合理管控、產量不斷攀升。
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競爭形勢,該公司不斷創新工作方法,著眼物流運輸、設備管理、技術研發等多個領域,通過不斷提高內部鐵路運輸周轉效率、安排專人駐廠24小時督導重點設備系統運行、推廣智能造球技術應用及開發豎窯煅燒活性塊灰新產品等舉措,為持續高產提供更加穩定堅實的保障。
開源節流,降本增效。伴隨著“極致降本”“算賬經營”理念與生產運行工作深度融合,本鋼礦業公司上下形成管理共識,各職能部門著眼全局,針對提產、降本、增效的短板弱項制訂專項行動工作目標及措施方案;各基層單位結合自身工作實際,提出合理化建議。專項措施和合理化建議在降本增效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,近3年,該公司共降低成本8.2億元。
在南芬露天礦,運礦作業區距離采場和礦口較遠,運輸車輛出車和收車路程遠、彎路多。這導致汽車柴油、機油消耗增加及輪胎磨損,增加了運輸成本和安全管理難度。為實現保產量、降柴油消耗“兩不誤”,該礦運礦作業區生產班提出“采場南北循環運輸,降低車輛柴油消耗”的合理化建議,職工在交接班時,僅帶貨車輛返回作業區,空車則在礦口附近現場交接,減少汽車空駛距離,縮短出車準備時間,有效提高生產運輸效率。該班班長趙輝說:“采取這項措施以來,我們班平均每個月可以節約柴油消耗費用10萬元,并創下柴油單耗950公斤/萬噸公里的歷史新低。”
要節流更要開源。為提升創效能力,本鋼礦業公司大力開拓巖石銷售市場,對標學習同行業先進企業,加強礦山廢棄資源利用,變廢為寶,實現巖石產品銷售增加收入、降低排巖費用、節約排土空間,打造企業新的效益增長點。
在歪頭山礦,雖然礦石資源不斷減少,但采場中蘊藏著豐富的混合巖、片麻巖、輝綠巖,石材硬度大、強度高,可應用于建筑行業中,被譽為“高硬度砂石骨料的瑰寶”。該礦將巖石銷售作為生產創效新亮點,深入市場了解需求,構建長協合作,致力打造巖石產品生產和銷售的集散地。如今,本鋼礦業公司巖石產品銷售區域已覆蓋沈陽、本溪等。
重視安全,行穩致遠。本鋼礦業公司始終把安全發展理念放在首位,通過開展安全標準化企業自評、修訂重大危險源應急預案、開展“清患行動”等工作,提升本質化安全水平,保證生產安全穩定。
科學規劃 增強發展定力
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,是鋼鐵工業的“生命線”。3年來,本鋼礦業公司聚焦“世界級成本、世界級產品、世界級規模”的發展目標,科學統籌企業當期生產經營和礦山長遠發展任務,加快礦產資源勘查和后備礦山開發建設,提高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,著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為鋼鐵競爭優勢,充分發揮礦業板塊“壓艙石”和“穩定器”作用。
中國冶金報
2024-12-18
2024-12-18